详情

深圳大学王立新教授:重视“高考作文”的意蕴何在?

来源: 本站
2020-07-08

每年高考时节一到,都免不了看到新闻媒体争相发布有关作文题目的消息。不必过度分析,就知道作文在高考中的分量,也能了解整个社会对高考作文的看重。不过真还需要说明一点,就是作文的实际分数,似乎从来没有占到整个语文或者国文考试成绩的一半以上。那为什么作文会被首先爆出,而且还会引发一段时间的热议呢?

因为第一场考的是国文或者语文,作文就在其中,比一般题目的分值确实都要高些。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还是国人对作文的重视。尽管国人作文的水平普遍不高,但他们希望孩子们作文的水平高些,只要孩子们做出了好作文,懂一点的人们都会忍不住加入赞赏的行列,尽管这件事跟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未必有直接的关系。

这可真是一个好传统,而且历史也确实足够悠久。要不然怎么会有“洛阳纸贵”的历史事实呢!

历史上最早的像点样子的王朝应该算是周朝了,周朝的开国君主本来是周武王,但他们和后世的历史却偏偏在他的前面加上一个周文王,将他和周文王一起连称为“文武”。这件事情所表明的意义非常明显,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最早建立的国家是重视文明的,文明润化的价值远远高过于武力的征伐和慑服。文明就是这块土地上人们的向往,为了满足这块土地上人们的向往和期待,周朝的统治者才把努力的方向朝向了“文”,“武”便只能屈居于“文”之后,成了“文皇”的“武后”。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周朝的“文”,仅仅当成“道德”或者“德化”来做狭隘的理解,其实周朝的“文”就是文明,道德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项内容,而且周朝初期的“德化”也不就是道德教化的意思,而是道德感化的意思,感化和教化,这两个意思是不同的。道德感化是用自己的道德用心和道德行为去感动大家;“教化”的意思则是用道德教化民众,使得民众按照统治阶级制定的方略和方式去生活。道德感化的意思是强调自己用心去努力;道德教化的目的,是强调民众要接受统治者规范的意思。前一个意思更带有引领文明的气息,而后一个已经明显加进了一些强制的味道,有些离文向武了。这样说来,《周易》《贲卦》的《彖辞》中所说的“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已经有些脱离原始文明的轨道。不过我们如果不把“刚”朝向“刚正”、“刚健”、“刚毅”“刚勇”、“刚烈”、“刚猛”等方向理解,还是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原本所指。其实“刚”就是“直”,柔就是“曲”,刚柔的意思,就是直线和曲线的意思,刚健果敢和孕育生养等,都是后世解释家追加进去的意思。天有直线曲线,人有不同意愿和做法,观察刚柔的直曲变化,比如看日看月看星看云,就能感觉风雨霜雪,季候轮转,“以察时变”了。而观察人们的行动和趣向,也就可以了解人们的所思所愿,从而用必要的行政措施,满足人们的需求,达成他们的愿望了。“化成天下”的意思里,如果含有把全体民众都朝向自己统治的方略和方向上去教化的话,那也不过是后世逢迎专制主义统治的“规规小儒”们,为了提高自己在统治者心目中“有用”的地位,而对古代经典的苟且篡释而已。

“察时变”,是为了顺应天道的循环;“察世变”,是为了了解普罗大众的真正欲求。这里原本既没有“制天命而用之”的痴心妄想,更没有宰制苍生以实现所谓“化民成俗”的自以为是和自私自利的强烈统治欲望。

重视作文,其实重视的正是此文,此文即是斯文。斯土生文,斯土重文,斯土不止能文,而且善于弘文,孔子曰:“文不在兹乎”!这,才是原本意义上的华夏民族。

尽管今天的技术已经高度发达,经济收入的水准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人们依然每天都在为了生活而奔波,忙忙碌碌,紧紧张张,甚至提心吊胆,惶惑不安,幸福的程度很难说比生活在古代的先人们提高了多少档。而权力与物欲驱动下的功利主义、消费主义、利己主义等等,也时不时冲击文明的底线,让斯文扫地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常态。

斯文久寥落,我欲问苍天。

苍天默无言,复欲问古先。

古先群圣人,去我三千年。

纷纷儒林士,章句以为贤。

问之性命理,醉梦俱茫然。

皓月隐重云,明珠媚深渊……

这是南宋胡五峰先生的诗作。

尽管斯文已呈现前所未有的凋残,并遭遇从来没有的冷落,但是民众对高考作文的重视,毫无疑问地表明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心目中,斯文还是异常重要的一件大事。此种心态,即是一阳来复的根基,昭示了斯文在斯土之上,是不会彻底泯灭的,我们依然应当对此充满信心。

*本文作者王立新,系深圳大学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址:深圳大学汇文楼一层
邮编:518060
网址 www.bjhb8.com
传真:(0755)26536124
手机端
微信公众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