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日,由中华美学学会和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主办、深圳大学身体美学研究所承办的“身体学视域中的美学研究和诗学建构”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本次会议是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主办或参与主办的第三次身体美学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的50多位学者,包括美学家高建平、张玉能、徐碧辉、吴炫、潘知常、张晶、黄鸣奋、史红、肖伟胜、胡志红和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周思明等名家。据了解,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身体美学,范围涉及神经美学、舞蹈美学、电影美学、传统美学、西方美学、休闲美学和身体写作。据本次会议的召集人王晓华教授介绍,本次会议是深圳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系列活动之一,得到中华美学学会的大力支持。
自1999年美国学者理查德·舒斯特曼在美国杂志《美学与艺术批评》上发表长篇论文《身体美学:一个学科的倡议》正式倡立身体美学研究以来,身体美学成为世界学界关注的主要话题。进入21世纪以后,它更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演绎了重新理解艺术、文化、生命、终极关怀的可能性。
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表示,关注身体,说明人的情感,人的喜怒哀乐,与人的认识和思考一样,不过是身体的功能而已,这种观点,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是正确的。持这种身体观,有助于克服身心二元论,克服灵肉二元论。国内的许多学者的研究,是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在西方美学史上,二元论(身心)曾经长期占据上风。从表面上看,它似乎建立了不偏不倚的人学图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深圳大学身体美学研究所所长王晓华认为,在身心二元论中,身体一直被当作需要驱动、充实、引导的被动之物,它的可能性被长期遮蔽了。“二元论的流行意味着身体的被压抑状态,当且仅当它被质疑、松动、解构,身体才能获得出场的机缘。”他表示,追溯西方美学的发展踪迹,可以发现二元论的衰微对应着身体美学的兴起。
在当前的学术话语中,“身体”是一个日益凸显、频率渐高的话题。中国传媒大学院长张晶表示,西方学者在进行文化研究时对“身体”本身的研究非常重视,在美学领域中,“身体”也成为一个异军突起的命题,舒斯特曼郑重提出了“身体美学”的命题。“身体命题的高扬,对于哲学研究是意义非同小可的,因为它是在最大的普遍意义上,是与身体有着不解之缘。”他认为,从此审美不再高踞于象牙塔上,也不再是一定要“心斋坐忘”式的“静观”,而是以视像的形式处处满足着人们的愉悦感。当然,张晶同时表示,以身体为基点的审美活动,应该是身心的高度和谐,生命感的勃发,以及“按着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形式追求,而那种以此为名而单纯的肉欲得下沉,则是应摒弃的。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潘知常表示,审美活动主要地与人类的情感活动相关,或者说审美活动不是来源于作为工作机制的认识解构,而是来源于作为动力机制的情感结构,审美活动实际上就起源于人类的情感机制,或者说起源于人的身体。
新实践美学应该弥补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缺失,建构起自己的身体美学。在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文学院教授张玉能看来,实践本身就是身体的实践,没有身体的实践是不存在的,因此,身体的实践和实践的身体是新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的逻辑起点。发展身体美学研究身体发展及其审美关系,研究身体的符号化和精神化,主要是精神身体、符号身体的美和审美及其艺术的问题。他表示,新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追求肉身身体、精神身体、符号身体的有机融合,以及塑造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身体美学的兴起,对美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贵州大学教授封孝伦表示,以往的美学重理性,轻视感性,而身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感性。“身体美学对于人的肉体存在在审美中的作用的强烈肯定,对传统没学中过度偏重理性的学术习惯能起到矫正的作用,在学理上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在高建平看来,身体美学要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要回到詹姆斯和杜威,深入理解他们的著作的理论内涵,一方面与包括梅洛-庞蒂在内的欧陆身体哲学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还可尝试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寻找资源。在这个基础上,走进当代,研究时代问题,研究当代艺术问题。
会上还举行了王晓华教授的新著《身体诗学》首发式。近年来,王晓华教授等人先后出版了《西方美学中的身体意象》、《身体美学导论》、《身体诗学》(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等有影响的专著,深圳大学成为中国身体美学研究的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