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深大人文论坛第252期讲座“日常生活写作的美学感悟"通讯

来源: 本站
2018-02-27

    2017年59日,深大人文论坛第252期讲座在文科楼H1-205举办,此次讲座由到访的华南师范大学陈少华教授主讲,讲座题目为“日常生活写作的美学感悟——以薛忆沩、迟子建为例,兼谈比较文化与文学教育”。

    陈少华,1962年生,曾师从华南师大李育中教授、中山大学黄修己教授、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从事硕、博士和博士后阶段的比较文学和中外文学研究,现为华南师范大学硕、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广东文艺心理学研究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代表著作包括《孤独体验》、《世纪之交:长篇小说与文化解读》等。

    陈少华教授的此次讲座以漫谈的方式展开。首先,他以去年南方都市报主办的“广东省中小学非虚构作文大赛”的作品为例,阐述了日常生活写作往往容易陷入的“流水账”、沉闷无聊等弊病。他讲道,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的文化氛围、写作氛围,包括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往往立足于伟人、历史、革命事件等大尺度背景的题材,而规避了这些人物、事件背后的日常生活情形,对此,陈教授列举了林语堂和张爱玲之间的一个对比: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畅销国内外,也为他赢得了声誉,而执着于写“琐碎”日常生活的张爱玲其作品却销路萧条。接着张爱玲的话题,陈少华教授讲道,不过想要创作出高质量的日常生活写作作品也并非那么容易,实际上看似“简单”、“琐碎”的背后蕴含着它的复杂性和内在的价值判断系统,而这需要作者有一个足够大的精神向度去把控它。

    关于日常写作的美学感悟和诗意建构,陈教授说道,我们的日常生活通常容易被常态的事物所遮蔽,日常生活本身所具备的诗意、神性容易随着日常生活的时间之流而被覆盖和遗忘,这就需要一种非常态的东西来拯救常态,需要在生活中引进一种张力来对抗常态生活的麻木化侵袭。什么是这种非常态的东西呢?陈少华教授通过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 《面纱》、电视剧《大长今》、张爱玲的小说《封锁》、《倾城之恋》等,对作品中蕴含的非常态叙事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围绕薛忆沩的短篇小说集《出租车司机》和迟子建的小说《沉睡的大固其固》,详细而深入地探讨了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美学和诗意元素,以及通过与波德莱尔《致一位交臂而过的女士》和厄普代克《父亲的眼泪》等国外小说、诗歌的对比探讨,展示了文学写作如何在细节描绘上于平淡无奇中激起强烈的情感旋涡。

    陈少华教授的讲演材料丰富、幽默生动,通过一系列经典作品的文学、美学和心理分析,向在座师生揭示出日常生活中灵感乍现、情感爆发的各种可能维度,同时也教导从事文学和喜欢文学的师生们应该如何带着一种审美、探索的眼光来度过和审视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何让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转化为各种非比寻常的体验和机遇,同时为个人创作带来无限的灵感源泉。

 

地址:深圳大学汇文楼一层
邮编:518060
网址 www.bjhb8.com
传真:(0755)26536124
手机端
微信公众号
Baidu
sogou